一、明目张胆的公然欺骗


一眼望去,“中国石油”加油站。

其实它是山寨的,外观与“中国石油”几乎一样——“中围石油”加油站,位于四川宜宾江安县水清镇。

真正的中国石油的标志是这样的:


类似的欺骗消费者的山寨加油站还有很多很多,例如:中固石油、中回石油、中国右化、申国石化等等,这些加油站公然欺骗消费者,却毫不顾忌被查处,也从来没有被查处!


这种明目张胆的假冒山寨,居然能够存在得平安无事;那么,消费者就没法平安无事了,他们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!

二、黑心商家的隐蔽制假

中国广大消费者的悲哀,不仅仅在于这些公然矗立的山寨加油站,还有很多极其具有隐蔽性和难以察觉的骗局。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每年“315”节目曝光出来的案件,触目触目惊心!

例如不防火的“防火玻璃”、偷工减料的灭火器、神奇天价的听花酒、恶心梅菜的扣肉等等。


类似的违法行为,说在中国的大地上无处不在,花样翻新。一旦事件被曝光,没有一次不超乎消费者的想象——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他们做不到的。

三、呼吁政府职能部门主动出击

“民不举、官不究”,是我国监管部门的工作模式,要想管理出一个令广大消费者放心的市场,难!

我不禁要问,为什么每一次的揭露,都是民间打假者、记者揭发出来的?为什么没有一起是监管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的?

政府的监管部门很多,按理说,只要有一个部门发现问题,这些不法经营者就无立足之地。问题的根本在于,职能部门的工作模式太消极,没有一个部门主动出击,寻找可能存在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。所有的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,都是坐在办公室看文件、打电话的、等举报邮件的。

没有路边监控、没有交警的地铁站,五车道被违停车辆逼成了三车道